华盛顿 — 中共官媒星期四(8月8日)报道,原副部级高官刘铁男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被"双开",即开除中共党籍和公职。刘铁男是新任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发起反腐运动以来又一名落马高官。但是,分析人士并不认为该案具有展示中共反腐决心的指标性意义,落马者更可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新华社星期四晚间发布的消息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新华社报道说,日前中纪委对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报道证实刘铁男存在违纪违法问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及其亲属收受巨额钱物;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收受礼金礼品;道德败坏。
新华社的消息没有对上述三方面问题做出详述。报道说,刘的上述行为已经构成严重违纪违法,其有的问题已涉嫌犯罪;因而经有关部门审议批准予以"双开",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新华社8月8日为"双开"刘铁男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实名公开举报渐显反腐'威力'。"
文章说,刘铁男曾遭媒体人实名公开举报,也是中共十八大之后第一个被中央纪委立案调查并宣布"双开"的省部级官员。
该文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的话,称"刘铁男案是通过实名公开举报渠道使腐败分子得到惩处的一个成功案例。"
新华社文章对实名公开举报在反腐败中的作用予以肯定。但是,该文援引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说,受访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明确表示支持实名举报;近半数人确信实名举报对于反腐败的作用很大;但只有约15%的人表示自己如果知道腐败信息一定会进行实名举报。报道就此提出应该从法律上加强对实名举报者以保护,使其更有合法性。
当初举报刘铁男的《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今年5月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曾提及应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并建议参照香港廉政公署的作法。
罗昌平实名举报后能源局因辟谣并威胁要报警而引起哗然。
不过,罗昌平在上述采访中说,他并不认为该事件是反腐的"里程碑"式的进展,而仅将其视作是个案的突破,对制度本身并无贡献。
罗昌平说,从刘案看,先后经过内部人举报、媒体举报、老干部内部举报,以及他本人的实名举报四个阶段。因此,他认为刘的倒台不能视作反腐里程碑,甚至无法称之为反腐的一种胜利。
罗昌平在该采访中还澄清外界有关他实为奉旨爆料的传闻。他说,在实名举报后,的确有人找过他,来回20多次,希望提供相关证据;但他和同事都予以拒绝,因为想尽量抱持中立。
罗昌平没有详细说是谁主动找过他,以及为什么这些人愿意为他提供证据(至少京华时报报道未提及)。这似乎暗示,该案背后涉及权力争斗。
5月13日官媒宣布刘铁男被中纪委调查后,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曾援引香港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林和立的分析说,刘铁男供职的发改委是国务院最具实权的下属单位,有许多既得利益,也有许多敌人。
北京知名维权律师浦志强也认为,从刘铁男落马本身,看不出反腐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他说,刘落马固然有其违法乱纪的事实,而更重要的则是他在权力斗争中失势了。
浦志强对美国之音说:"还是一个权力斗争的结果。你很难想象说,有人举报一个副部级的官员,这么重要的职位,他就可能会被调查。我们举报的人多了。每天举报周永康的,举报(北京公安局长)傅正华的都非常多。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在岗位上的官员都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举报。 当然不是你去举报就会去查。说到底,查谁不查谁,尤其到刘铁男和刘志军这样的级别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相信背后还是各派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
浦志强说,中共在惩治腐败高官方面只是点到为止,并无深入。他说,说到底,中国要实现廉政和法治,还是需要用司法的公正和独立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